该帖内容是“o”的标准发音为“欧”,而非误读的“窝”。 基于这篇科普帖的初衷是“o”的读音让很多辅导孩子的家长困惑,那就让我们首先看一看语文学科通用教参中是如何描述“o”的读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而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单元音韵母“o”的发音更加具体地以舌位图的形式呈现: ▲黄廖版《现代汉语》 “o”作为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口半闭,舌位半高,舌头后缩,唇拢圆,记作[o]。 换句话说,“o”本身的发音有标准的、固定的方式,既不是科普中提到的“欧”,也不是很多人坚持的“窝”。 至于大家提到的“窝”、“哦”、“噢”,或是汉语拼音方案推广之初的“喔”,都只是学习者在学习语音时为方便而使用的注音例字。 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里,字母“o”给出的注音例字是“喔”(只有一个读音ō)。然而,1978年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里“喔”的读音被变更成两个:(ō)和(wō),这也导致了一部分80后在学习拼音时开始把拼音字母o误读作“窝”(wō)。 “窝”的拼音中,以“u”为韵头(介音),“o”为韵腹(主要元音)。前头的“u”轻短,舌位从这里开始移动,后头的“o”清晰响亮(参考后响复元音uo[uo])。同时,韵母“o”只和唇音声母“b”、“p”、“m”、“f”相拼,其他声母都是与“uo”相拼。正因如此,即使当人们误读“o”作“uo”,拼读时并不会有太大的违和感。这也加深了人们对于“o”[o]就是读“uo”[uo]的错误认知。 至于科普帖中的“欧”(ōu),以“o”为韵头(介音),“u”为韵腹(主要元音),发前头的元音“o”后立刻滑向后头的元音“u”(前响复元音ou[ou]),由开而闭,其实与“o”已经有了很大差别。如果以此注音与其他声母一起拼读,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pō(泼)和pōu(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