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合中心和人大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世界汉学大会线上举行!

[复制链接]
查看14561 | 回复0 | 2021-11-8 19: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11月6日-7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世界汉学大会在线举行,并在人大校本部与苏州校区两地设分会场。

22.jpg

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34个国家的近200位学者代表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彰显自身效用,增进多元交流与理性对话,已成为包括汉学与中国研究在内的中外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刘伟指出,大会主题“汉学之新义”意指汉学不仅着眼古典智慧与文献,更发展为一种全方位的中国研究,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开放,也是中国理解世界的重要路径。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世界汉学大会是一个多元文明交流融通的平台,这与语合中心以语言文化为载体推动世界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宗旨、与2013年创立以来不断深化拓展的“新汉学计划”殊途同归。本届大会重视对国际青年学者的培养,首次采取 “新老传承对话”的方式组织论坛,鼓励一流学者与青年人才同台发言,参证映鉴。马箭飞指出,在一代代大师与新秀的对话传承间,未来“汉学与中国研究学术共同体”的纽带一定更加坚韧、更加丰富、更加紧密,这不仅是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6日开幕与7日闭幕的4场主旨演讲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与上海纽约大学童世骏教授主持。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与中山大学汉仪理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与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与索罗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杜鹏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魏让方教授以中外对谈的方式,从传统汉学的当代阐释、多语种跨学科的中国研究角度, 对“汉学之新义”作了学术领域和问题范围的阐释和引领。现场提问踊跃,思考深入,气氛热烈。

在为期两天的5个平行论坛中,近百名代表围绕汉学的译介、传统与现代转型、跨学科发展、海外与本土学术及中文教育等主题热烈讨论。学者们一致认为,本次大会成果跨越语言、跨越文化、跨越古今、跨越学科,集中呈现了各国学者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全球眼光和前沿视角。十几年来,世界汉学大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重塑了汉学,提出并不断建构了“新汉学”概念,赋予汉学以新义。从世界汉学大会出发的汉学蕴含对国学与中国文化的再认识、对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希望。

大会开幕前,本年度理事会工作会议于线上成功举行。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土耳其、阿根廷、中国等20多位理事参会,就上年工作报告审议、下届大会主题确立、青年人才成长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